通过虚构名人、明星身份,一步步诱导中老年女性与“明星”建立情感联系,再以投资、公益、恋爱等各种理由索要钱款,涉案金额近百万。为何“假靳东”屡屡得手?为何受害者多为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她们的内心世界又有怎样的情感诉求?
不久前,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成功破获了一起假冒名人社交账号的诈骗案。这些身处其中的被害人和她们的故事,复杂又残酷——算法、骗术、金钱和粉丝文化搅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真情实感。
(相关资料图)
去年,上海市民王先生报警称,60多岁的母亲王阿姨迷恋影视明星靳东,加入了一个明星粉丝团,背着家人通过转账的方式参与所谓的“应援投资”和“公益项目”,前后砸进去20万元。
据王先生回忆,母亲每天都要在“靳东”的直播间里聊天,而那个直播间是以靳东的照片为背景,偶尔会还有语音聊天环节。直播间里除了背景外,一般是播放一段偶像视频,辅以温情款款的旁白。
王先生搜索发现,靳东的官方账号从未开展过此类直播互动活动,更没有所谓的“私人直播间”。即便王先生多次向母亲指出疑点,王阿姨还是难挡“偶像”的甜蜜攻势,不断把自己的积蓄砸进去。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报警求助。
前不久,在江西上饶刘女士68岁的母亲刷视频陷入“假靳东”骗局。刘女士介绍,母亲在网上刷到假冒靳东的视频就相信是靳东本人发布的,不睡觉不吃饭给其发私信刷礼物,声称“靳东”是对她最重要的人,3年时间刷了3万余元。
刘女士透露这事被她发现后,母亲仍不听劝阻,为了给骗子打钱,她甚至去扫大街、捡垃圾卖钱给假靳东刷礼物。“她晚上不吃饭也不睡觉,而且自己扫马路捡垃圾,卖的钱以及工作的钱全部刷掉。”
有些被害人在过程中察觉出异常,对“靳东”的身份提出疑问,但仍难以抵御骗子的一句句关切,越陷越深。更有甚者,年届花甲的王阿姨被骗了20多万元,还是不愿相信家人,也拒绝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始终对微信上的假靳东百般维护。
其实,早在2020年“假靳东”事件被曝光后,相关短视频平台发布了打击仿冒名人黑产的处罚公告,封禁了5000多个疑似“靳东”的仿冒账号。时隔三年,“假靳东”们卷土重来,背后是被快速复制的犯罪模式和支持这类犯罪活动的产业链。
在短视频平台上,鱼龙混杂的视频账号假冒明星、名人的现象并非个例。不少深受中老年女性欢迎的男性名人、演员,如“马云”、“胡歌”、“孙红雷”等,仍被数量庞大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账号假冒。
“这是针对中老年女性的大型骗局,但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南京西路派出所民警朱宏文表示,假冒明星的视频账号制作粗糙,令中老年女性沉迷的直播间也压根没有真人明星出现,“熟悉网络的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但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又不太了解互联网的中老年女性来说,她们的信息接触面窄,见识有限,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差,容易相信骗子的包装。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向警方交代,他在直播中使用的明星照片和视频资料都是网上下载,互动过程中使用的明星声音也是通过软件修改的变声音频。其他团伙成员主要负责招募和维系“粉丝”,他们把那些被“明星偶像”吸引来的人经过筛选,拉入所谓“明星私人粉丝团”,再由团伙成员加上微信,以“明星”身份与受害人进行情感交流,有时还会寄送一些“小礼物”,比如红酒、香水等作为回报。
嘘寒问暖、贴心关切、暧昧缠绵,再给一些小恩小惠,当受害人放下戒备信以为真后,犯罪团伙就开始对投入真情实感的中老年女性进行“收割”,实施定向诈骗。
“"假靳东"真的特别特别多,我家门口都有阿姨迷恋,每天聊天还想给人打钱,我妈都快相信了……”此类案件披露后,网上讨论热烈。
如今新型诈骗方式的本质与那些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卖保健品的行骗者非常相似,都是利用老年人情感需求不满足的心理。骗子抓住的是中老年女性情感需求不满足的心理。那些不被家人、老伴看到的情感需求,寄托在“假靳东”身上。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对中老年女性很能引起共鸣:“女人过了中年,除了没人疼,哪里都疼。”所以,她们好不容易有个人爱自己、疼自己、懂自己,和自己聊一些家庭琐事之外那些不切实际却很美好的事,甚至许诺要将自己从一潭死水的家庭中拯救出去。如何能不心动?
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胡海萍表示,由于子女工作太忙,无暇交流,许多老年人逐渐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系,成为了一座孤岛。“这些不被家人、老伴看到的情感需求,往往寄托在制作拙劣的"明星"短视频上。”胡海萍说,“靳东”是假,点滴温暖是真。说到底,她们只需要一点点浪漫的爱,一点点的情绪满足。哪怕是假的,也足够抵御漫长的艰辛。
胡海萍认为,中老年女性处于一种精神黑洞的低洼状态,短视频平台仿佛为她们打开了一扇窗,精神世界匮乏的她们,亲密感成了她们追求的核心。如果家人不能满足她们相应的需求,那骗子就会乘虚而入,替代家人的作用。
因此,比起物质支持,对父母及老人的精神、情感支援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